符號學是一種發現意義,或發現意義表陳之法的學問。當一個符號學家開始閱讀時,他要讀的文本固然是由意義的尋常單元所構成,但到最後,他所在乎的常常是在文脈中發現新意,而不是不斷回到固有的意義──譬如回到所謂的「傳統」。
<摘自卜者、聖人與符號學家/宋文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語言學中指20世紀致力於研究結構主義原理的幾個學派中的任何一派,主要認為語言是一種獨立的關係結構,這種關係結構的各個成分存在於話語的分布與對立中並獲得價值。
結構主義原理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首先用於語言學的。布拉格學派、符號學和其他歐洲學派從各個不同方面進一步發展了索緒爾的學說。
在美國,凡涉及鮑亞士(Franz Boas,1858∼1942)和薩丕爾(Edward Sapir,1884∼1939)及其弟子們的作品時,結構語言學這一術語與當時歐洲的含義頗有相似之處。
但在目前這個術語常狹義地用來指稱所謂後布魯姆費爾德語言分析學派,該學派曾繼承布魯姆費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930年後發展起來的研究方法。他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音系學和形態學。研究符號及符號應用行為的學科。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給符號所下的定義是研究「社會中各種符號之生命」的一種學科。
皮爾斯的有關符號學說的開山之作,以其所倡實用主義哲學及邏輯理論為基礎。
他對符號學主要貢獻之一是把符號歸納為3大類︰
1.圖像:圖像與其所指之物相似,如路標提醒滾落的石塊。
2.標記:標記可與其所示之事物形成聯想作用,如以濃煙表示明火。
3.象徵:象徵僅因習慣而與所示之事物產於聯繫,如詞語或交通標誌及信號等。對於一些特殊符號之應用所依賴的那個結構產生興趣,使學者們把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的方法結合起來,因為結構主義方法就是要把這些關係加以分析的。
因之,索緒爾的學說也被認為對於結構主義(特別是結構語言學)和後結構主義都是非常重要的。